科技自立自强之路,我们该如何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困境?

辽星公考
2025-09-04

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格局中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命题。辽宁省作为传统工业基地,正通过构建“政策引领-基础研究-成果转化”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,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术突围路径。辽星公考战略规划、研发投入、协同创新三个维度展开,探讨如何系统破解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,为辽宁公考提供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引。


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创新生态


辽宁省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纳入新型工业化战略布局,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。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基金,对芯片制造、工业软件等领域实施“揭榜挂帅”机制,吸引国内外顶尖团队开展联合攻关。政策特别强调产学研深度融合,推动高校采取“先使用后付费”模式授权企业使用科技成果,并建立专利开放许可通道,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。数据显示,2024年辽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3.95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

夯实基础研究突破原始创新


针对基础研究薄弱环节,辽宁省实施“强基计划”,在人工智能、量子信息、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省级重点实验室。通过设立青年科技人才专项,对35岁以下科研人员给予经费倾斜,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团队。同时,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,鼓励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提升原始创新能力。2024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增长18.7%,为技术突破提供源头支撑。

科技自立自强之路,我们该如何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困境?



完善成果转化打通应用链条


辽宁省构建“研发-中试-产业化”全链条服务体系,在沈阳、大连等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,提供技术评估、知识产权运营等专业服务。通过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,推动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,共同制定行业标准。政策还鼓励企业建设绿色工厂,对首次获得碳中和认证的企业给予资金奖励,推动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。

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,其进展直接关系国家产业安全与核心竞争力。辽宁省通过政策创新、基础夯实和协同转化,正在构建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生态系统。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,为东北振兴注入持久动力。未来,随着创新体系的持续优化,辽宁必将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大作用,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。

分享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